一、監測功能全且準:數據可靠,為防腐效果 “保駕護航”
監測是測試樁的核心競爭力,直接決定陰極保護系統是否 “有效運行”,避免因保護不足或過保護導致的腐蝕風險:
多參數同步監測,覆蓋核心需求:主流測試樁可同時監測管道電位(極化電位 / 開路電位)、電流、絕緣接頭絕緣性能、犧牲陽極工作狀態等關鍵參數,無需額外布設多個監測點 —— 例如通過內置的硫酸銅參比電極,能直接讀取管道相對于參比電極的電位值(精度達 ±1mV),判斷是否滿足 “極化值≥100mV” 的防腐標準;通過電流測試端子,可快速檢測犧牲陽極的輸出電流,及時發現陽極 “失效” 或 “過流” 問題。
數據精度高,抗干擾能力強:樁體采用高強度絕緣材料(如玻璃纖維增強塑料 GRP、工程塑料),避免自身金屬部件對電位監測的 “干擾誤差”;內部接線端子采用防腐銅合金,接觸電阻≤0.01Ω,確保電流數據傳輸穩定;部分智能測試樁還具備 “抗電磁干擾” 設計,在高壓電網、變電站附近仍能保持數據精度,解決復雜環境下的 “監測不準” 痛點。
支持離線 / 在線雙模式,數據可追溯:傳統測試樁可通過 “現場手持儀讀取”,滿足定期巡檢需求;智能測試樁則支持 4G/LoRa/NB-IoT 無線傳輸,實時將數據上傳至云端平臺,生成歷史曲線(如單日 / 月度電位變化趨勢),便于工程師追溯 “保護效果波動原因”(如雨季土壤電阻率變化導致的電位下降),避免 “事后補救” 的被動局面。
二、場景適配性廣:耐候耐腐,打破環境限制
陰極保護系統多部署在戶外、埋地、海洋等苛刻環境,測試樁的 “環境適應性” 直接決定其使用壽命和穩定性:
全場景耐候,無懼惡劣條件:
埋地 / 土壤環境:樁體材料耐土壤腐蝕(如 GRP 材料耐酸堿,適用 pH 值 3-11),底部密封設計可防止地下水滲入內部造成接線短路,適配農田、沙漠、鹽堿地等不同土壤類型;
戶外露天環境:樁體表面采用抗紫外線涂層,長期暴曬(溫度 - 40℃~80℃)不褪色、不開裂,且具備防雨水倒灌結構,避免內部元件受潮損壞;
海洋 / 潮濕環境:部分測試樁(如海洋平臺測試樁)采用 316L 不銹鋼外殼 + 氟碳涂層,耐海水腐蝕,可直接部署在潮間帶或海底管道沿線。